当前位置:茂南房产网中医研究评析:中药对抗肿瘤
研究评析:中药对抗肿瘤
2023-03-23

中药治癌有悠久的历史,在缓解肿瘤发展、改善生活质量、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的优势,形成特有的中国抗癌治疗模式。

我国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

我国历代医家在抗肿瘤中药和方剂的研发方面多有建树。张仲景善用土鳖、桃仁、大黄、桂枝、党参、半夏、麦冬等治肿瘤,他在《伤寒杂病论》中用大半夏汤治疗“胃反”(胃癌),用下瘀血汤、大黄 虫丸治腹部肿瘤,用麦门冬汤治肺部肿瘤,用桂枝茯苓丸治妇科肿瘤等;葛洪在《肘后备急方》论述了治疗甲状腺及其他肿瘤的方药,发明了含雄黄、水银等药物的“红升丹”、“白降丹”治疗多种体表肿瘤;孙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首载肿瘤专方50余首,突出了虫类药、剧毒药、祛痰瘀药的辨证配伍运用;金元四大家从祛邪和扶正两大法研制大量抗肿瘤方药;《本草纲目》记治噎膈的半夏、南星、三棱、莪术及治瘿瘤的贝母、黄药子、海藻、昆布等百余种中药;清代至近代,抗肿瘤中药的研究和开发获得了很大的发展。

从1955年开始,全国各地从继承古方经验和发掘流传民间的单验方着手,从我国1万余种中药和5万余个中药复方中筛选了近3千余种中草药及数百个复方,进行成分分析、药化药理、体内过程、单药功效和治则机理等实验,配合大规模的临床观察和验证。中医肿瘤治法可归纳为祛邪和扶正两大法,祛邪法分清热解毒、活血祛瘀、除痰散结、以毒攻毒法;扶正法即扶正培本,扶正法依人体阴阳气血、脏腑经络的孰盛孰衰而有的放矢,分健脾、养血、补肾、滋阴四法。

热毒蕴结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病因之一。血遇热则凝,津液遇火灼成痰,火热之甚为热毒,气血痰热壅阻经络脏腑遂结成肿瘤,清热解毒药有喜树、龙葵、青黛、半枝莲、蛇舌草、石上柏、山豆根、穿心莲等。血液因外邪流溢而停滞于经络脉道之外而成瘀血,瘀血是肿瘤形成发展的病因和病理产物。活血祛瘀药有土鳖、水蛭、三棱、莪术、大黄、丹参、归尾等。水湿停留经络脏腑之外为痰饮,痰亦为肿瘤的病因及病理产物,除痰散结药有天南星、半夏、川贝、海藻、葶苈子、薏苡仁、瓜蒂等。癌瘤的病机是“毒发五脏”,毒邪深陷,非攻不克,以毒攻毒法是选用药性峻猛、药力专注的有毒药物来治疗毒邪深痼的疾病,以毒攻毒药有斑蝥、蟾蜍、蜈蚣、雄黄、蚤休、鬼臼等。扶正培本法广泛应用于晚期癌瘤的全过程,健脾药有人参、白术、北芪;养血药有阿胶、枸杞子、当归;补肾药有鹿茸、杜仲、巴戟、菟丝子;滋阴药有生地、沙参、麦冬、玉竹等。

许多中药有抗肿瘤功效,但其作用成分复杂,尤其是复方,具有多成分并通过多途径、多靶点抑制或杀灭肿瘤细胞,实验研究提示中药抗癌机理有细胞毒作用、诱导肿瘤细胞凋亡、诱导肿瘤细胞分化、抑制染色体端粒酶活性、抑制肿瘤血管生成、调节细胞信号传导、调节机体免疫功能、逆转癌细胞多药耐药作用等。

国内抗肿瘤中药的临床应用模式

目前国内抗癌中药剂型繁多,除了中草药汤剂及膏、丸、散等传统中药制剂外,胶囊剂、冲剂、片剂以至注射液、气雾剂等现代新制剂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。在给药途径上,也基本覆盖了临床常用的各种途径,包括口服(舌下含服)、肌肉注射、静脉/动脉注射以及外用药如敷贴、直肠给药等。传统中成药如西黄丸、小金丸、六神丸等仍为临床抗癌常用制剂。新制剂如从人参中提取有效成分Rg3制成的参一胶囊、中药复方鹤蟾片等;静脉注射液康莱特、榄香烯乳、复方苦参注射液、华蟾素等也广泛用治各种肿瘤。

中药治癌应用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临床模式:

1.辨证论治模式:以中医药为主的治疗;

2.中西医结合模式:结合现代疗法的中医药治疗;

3.晚期癌症的单纯中医药治疗:通过中医药减轻患者症状、改善生活质量、延长生存时间;

4.一、二类新药开发和三、四类辅助治疗药:前者是针对癌瘤本病的抗癌中药开发,后者是针对配合放、化疗的辅助治疗药。

中药抗肿瘤研究的思考与展望

中药抗肿瘤研究已显示巨大的潜力,目前有一种明显的倾向,就是把中药独立于中医学术体系之外单独研究,也就是采用分析中药化学结构和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探索方向。在《神农本草经》、《本草纲目》等本草专著中,都有相当大的篇幅论述中医理论,中药如果离开了临床。脱离了中医学理论指导,就不是中药。

1.警惕“中医异化”现象对中药抗癌研究的误导作用

“中医异化”是指某些中医或“现代中医”,过度依赖现代电光声的诊疗技术和实验数据,忽视传统的四诊手段、辨证思维和理法方药,生硬地用电子、离子、元素和解剖结构解释精、气、神和经络脏象,使作为中医特色的整体观念、辨证论治、园机活法黯然失色。中医异化现象有其复杂的历史根源、文化背景、社会因素,并与中医自身学术振兴有关,皆可能对未来的中药抗癌研究产生一定的误导作用。从中医药现代化的多年实践来看,其基本思路主要采取量化、直观化方法,通过动物实验与数据统计,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,提取有效物质,制成针对某一疾病的新型中药。这种模式对中药研究有探索作用,但未能成为主流,可使中药研究逐步失去自身理论基础、脱离特有临床经验体系的特点,导致中药抗癌多层面、多环节、多靶点特点的削弱或萎缩。

2.近50年来中药现代化实践的思考

中药现代化不可能只是某一种模式,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成的煎剂或丸、散剂等绵延数千年的中药传统剂型,辨证论治用于治疗各类肿瘤疾病,可以发挥多因素、多层面、多靶点的作用;近数十年探索实践的中药颗粒剂是从中药饮片中提取的可溶性颗粒,通过辨证论治用于某类特定肿瘤疾病,但由于在颗粒剂提取过程中某些成分的缺失,可能影响多环节多靶点的功效;某些抗癌中药新制剂是在中医理论的启发下,从复方拆取中药单药进行成分分析,通过药理实验和动物实验研制成新型抗癌中药,可辨病用于某种肿瘤疾病。以上各种制剂在当前的中药现代化探索实践中仍将同时并存,有待在临床实践中优化和提高。

3.中药抗肿瘤研究前景光明,任重道远

中医认为癌瘤的病机是“毒发五脏”,“毒根深茂藏”,体内和体表瘤块是内脏病变在局部的表现,治疗特点是整体观和辨证论治,目的是治病留人,突出了中医治疗以人为本的理念。恶性肿瘤在治疗的漫长过程中,当邪正对峙、邪难压正的情况下,可以出现“带瘤生存”的特殊阶段,此时通过辨证论治改善症状、延长生存期,这亦是中药治肿瘤的优势所在。2006年WHO将肿瘤论述为可控性疾病,这对肿瘤防治产生重大的影响,改变以往偏重过度治疗,使无法治愈的肿瘤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而“带瘤生存”,成为中西医肿瘤界的学术共识。中药在配合放、化疗增效减毒,术后防治肿瘤复发转移,晚期肿瘤单独应用以改善症状,带瘤生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优势。但不可否认,中药抗肿瘤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颈瓶问题:必须建立统一的、客观化的、规范化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和标准;按照循证医学原则,才有望研制出高效、低毒的抗肿瘤新药,为中药抗肿瘤研究开创新的局面。

茂南房产网    手机版    网站地图    QQ号:57780188